扫码关注公众号

竞品分析之“豆瓣对比分析
10-17
49观看
01

如何做好竞品分析?

1.明确分析目的2.寻找竞品,选择竞品3.定义分析维度4.竞品数据收集5.分析总结

来自:实习或自己相关的产品-竞品对比和分析
02

豆瓣的评分设定为什么最低是2分,为什么不是0-1分或者负分?产品设定的逻辑是什么?

【解析】豆瓣评分是十分制,但是没有评级分别对准0分和10分,豆瓣的最低评级是对准2分,就导致0分~2分之间出现了空白。讨论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数据层面,即精确与否。有人提到了层次分析法,认为10级体系更好,应该有评级分别对准0分和10分。但是豆瓣延续了这一习惯。这的确是把主观看法转化为客观标准的一种通用的做法。但这个做法更适合做中、小范围的,以决策为目的的研究,不太适合作为网站的一项功能提供给普通用户。层次分析法的精髓是比较,受试者要给出针对客体的两两比较的结果,然后利用层次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在以研究为目的的项目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在实际面对大范围的普通用户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此外,也有很多学者针对分值进行研究,发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SVD分解,5分值体系可以有效还原9分值体系的内容,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还原原始数据的90%以上的信息,3分值体系可以还原70%左右。二、人的心理因素。从人的心理层面来讨论,是个有趣的话题。关于评分这件事,很多研究表明,用户的选择往往并不一致,面对越复杂的分值系统越是如此。一方面,用户针对同一条目的前后评分不一致,分值体系越复杂,不一致的情况越严重;另一方面,在进行两两比较时,还会经常出现A>B,B>C,C>A的情况。人不是纯粹理性的个体,因此,虽然理论上越复杂的评分体系越能精确的还原用户的意图,但实际上复杂评分体系带来的副作用往往会更大。三、产品交互。在产品交互层面,要考虑希望这个功能面对怎样的用户。如果是发烧级用户,可能单一的评分维度还不够,比如电影可能要给导演、演员、编剧、摄影、音乐、舞美、道具分别打分才好做评价;图书也经常可以看到原著很好,翻译很烂的评语。要是以此为原则设计评分体系,交互上会比较复杂,相信90%的用户会望而却步。

来自:实习或自己相关的产品-商业创意和目的分析
03

假如你是「豆瓣」PM,您能提出什么产品的改进意见?

回答这类问题可以只给出少数几个改进意见,但力求阐述清楚每个建议的优缺点,以及试图从「豆瓣」PM的角度分析当前版本没有这么做的原因:1内容生产1.1增加物质激励功能——赠送观影券  ·当前现状及原因:「豆瓣」的内容激励体系不含会员体系和积分体系;原因猜测可能是因为「豆瓣」的文艺清新调性,使用复杂的会员、积分等物质激励体系会导致部分用户流失  ·改进:“看过”电影超过n部,赠送一张视频门户网站的付费电影vip观影券(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已有观影券产品,开发成本不大),可免费观看付费类电影,看电影本身也是社区用户的诉求,没有浓重的物质激励色彩1.2对豆列做结构化分类  ·当前现状及原因:当前我的收藏“豆列”中内容全部平行排列展示,进入用户主页后,如果豆列名字没有内容类别的识别度,用户对内容类别无感知,点开的意愿就不强;原因猜测可能是豆瓣社区的内容类别繁多,豆列结构化分类后会导致豆列页面异常复杂,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改进:对豆列内容做结构化分类,便于其他用户在点开豆列前对豆列中内容的组成有认知  ·风险点:可能涉及在线数据库的数据迁移工作,导致系统存在极大可能新增脏数据风险2内容消费2.1分发策略中增加社交分发的权重  ·当前现状及原因:据我观察,各个推荐中,社交分发的权重不高,导致虽然推荐内容信噪比较高,但难以沉淀社交关系;原因猜测是社区品牌调性导致用户对质量差的内容容忍度低,所以分发效率更重要  ·改进:算法分发时增加社交分发的权重,同时在推荐流中对已关注的人的内容做特殊的UI处理,引导强化社交关系  ·风险点:影响沉淀社交关系(使用社交分发)和提高分发效率(使用算法分发)之间的平衡2.2首页推荐中引入书影音的优秀评价内容  ·当前现状及原因:首页的动态推荐中只有用户日记和话题,没有高质量的书影音评价内容;原因猜测是平台同时都需要记录心情、故事和展现品味、逼格的内容来引发用户共鸣和深化社交关系,推荐融合后,由于结构化的书影音内容可以展示更多的信息,势必导致用户日记的出现几率会越来越低,不利于深交关系的沉淀  ·改进:首页推荐中引入书影音的优秀评价内容  ·风险点:影响社交关系的沉淀

来自:实习或自己相关的产品-竞品对比和分析
课程
专栏
【校招VIP】基于书影音和小组的豆瓣产品分析
我是PM
豆瓣
产品分析
【校招VIP】「豆瓣」内容社区产品分析
知乎
豆瓣
产品分析
【校招VIP】豆瓣产品分析报告
知乎
豆瓣
产品分析
产品项目分析-实习或自己相关的产品-竞品对比和分析
3专栏
1课程
3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