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常用的产品分析之微信、QQ等社交类产品分析
05-06
216观看
01

如果让你来做类似微信的产品你会怎么做?

要做一款类似微信的产品,首页要对微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大致把其拆分成“IM、社交、陌生人交友、平台、导流入口、金融”六大功能IM(即时通讯)功能点: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的收发。产品价值:作为产品基础设施,提供IM底层服务,是微信难以被撼动的基石。用户价值:取代短信、电话,为用户提供免费、多样的沟通方式。社交(熟人社交)功能点:朋友圈产品价值: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之一,提升用户打开次数、增强产品粘性。用户价值:分享自己,获悉他人,了解动态,获取信息。陌生人交友功能点: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产品价值:增加各种玩法,提升产品趣味性,带来话题和热度用户价值:满足好奇心、扩展人脉、实现特殊目的(你懂的)、无聊打发时间平台功能点: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产品价值:形成中心化平台,作为其他服务入口,直至演化成连接一切的连接器。用户价值:获取资讯;不用下载APP,直接享用服务,更便捷。导流入口功能点:游戏、滴滴出行、酒店、58到家、美丽说、京东精选、吃喝玩乐……产品价值:利用微信流量优势,为腾讯投资、合作的其他产品导流。用户价值:不用单独下载各自产品的APP,通过微信入口也可享用其服务。金融功能点:理财通、微信红包、微信支付…..产品价值:打造国内最大的移动支付渠道,为布局金融抢得先机。用户价值: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支付方式、更安全的理财产品。通过以上对微信的功能解构,我们可以尝试找出微信火爆至今的原因:微信成功的原因1、抢占移动互联网风口,赢得先机2、以移动IM为切入,奠定产品基石3、适时推出创新功能,让用户持续惊喜4、对社交和用户体验的深度理解业内流传一句话,“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可以说作为国内三巨头的腾讯,其对产品的操刀能力,从朋友圈评论这一细节上,就能窥其一斑。“只有三方互为好友,才能看到一方给另一方的评论”,这一设计虽然微小,但不得不说微信对社交的认知思考得的确深入和细微。从另一方面来讲,在微信推出之前,彼时已经有小米的米聊横空出世,比微信还要提早一个月,而两者的早期版本在功能上也有很多重合之处,按照上文所说,已经取得先发优势的米聊应该在后续的发展中占尽先机,但从当时的用户反馈所知,米聊的用户体验时常遭到诟病,从而导致早先的米聊用户也开始逐步逃离至用户体验做得更好的微信。1、基于大数据的兴趣(属性)社交对于兴趣(属性)社交,其实市面上已经存在不少类似产品,但大多是通过用户自己设定的标签来相互匹配,而对于贴标签就能产生良好的兴趣社交,笔者只能认为太天真,因为对于人为设定的标签,一是数量有限,二是重复率高,三是不够精准,这也就导致即使通过标签这种简单粗暴方式连接到了好友,其互动愿望也不会太强烈。2、游戏社交对于游戏社交,最近在海外爆火的Pokemongo就不得不提,作为一款AR游戏,其成功的把以宅著称的游戏玩家引到户外,同时能让众多玩家因为一款游戏而主动发起连接,其魅力不可小觑。其实“游戏社交”这个概念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一直未能持续证明其商业价值,直到Pokemongo的推出,才得以看到其爆发的威力,把游戏的娱乐性和AR、VR的参与感揉合在一起,可能游戏社交的春天已经来临。3、多面社交“多面社交”的概念是笔者首次提出,源于对人性的思考,人作为社会人,需要扮演各种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掺裹着欲望后便会演化成多个面,有积极阳光,也有消极阴暗,有君子坦荡荡,也有小人常戚戚,有当面一套,也有背后一套,一切都是人性,领袖圣贤也概莫能外。而对于一款社交软件,对人性的理解是其必选课之一,但就目前主流的社交产品而言,对人性多面社交的关注,还未能显见,可以说这也是留给社交创业者的一大机会,只是机会要想变成实实在在的果实,把多面社交雕凿成一款深谙用户心里、满足多面社交需求、平衡功能与产品易用性的关系、真正让社交变得轻松的产品,还需下十分的功夫。4、在其他设备上做文章虽然谷歌眼镜已不算是成功的项目,苹果iWatch也没能产生靓丽的财报,各种智能手环的风口也已过去,VR设备仍然只是初级产品,但笔者仍然坚定的认为智能硬件总会爆发。目前的社交软件其运行的设备载体仍然以PC和手机为主,在智能手机普及前,以PC为载体的社交软件更是独步武林十年之久,而在智能手机问世后,微信等依托移动终端的社交软件便以极短时间内引领行业的发展风向。

来自:常用的产品分析-微信、QQ等社交类产品分析
02

为何要做微信小程序,为何不能分享朋友圈?

微信小程序的商业思维:从商业角度来看,微信小程序缘起来源于”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而”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的缘起又可以追溯到微信所属的腾讯系对于服务的变现需求。微信小程序的产品思维:从产品的角度看,微信在17年1月9日之前做的是专注于沟通与社交。在之后,它要做的是除了沟通与社交之外,还有生活场景中的线上线下的入口缝合。微信小程的出现,并没有冲击到沟通与社交的需求,用户的聊天列表,依然静静的躺在产品的高频/重要区,然而微信小程序特有的属性和所适应的场景,正好将相互隔绝的线上与线下服务进行了一次缝合。用户在大多数场景下的需求都具有临时、短期、甚至一次性的需求,比如去景区旅游,需要的导游地图、景点介绍,用户很难会为了这些信息有勇气进入app市场,下载一个独立的app使用(更不会注册成用户,即使注册了也是一次性活跃用户)。而微信小程序在这种场景下的需求支撑作用便看到了机会,这也正式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讲到的,用完即走理念。微信小程序的设计思维:从设计思维来看,小程序所属领域在低频、短时使用范畴、对计算量要求低的范畴、任务流程短的范畴。对于高频的使用需求(比如沟通),小程序在使用上很难满足,这样的产品会和微信的”沟通”需求产生交叉冲突,导致任务流程的高频切换与体验的断点。短时的使用,是用完即走的理念所能容纳的。若长期占据微信通道,导致用户沉浸在信息或任务流程中,那么在二选一的博弈中,用户要么选择微信要么选择长时使用工具(比如阅读类),最终从产品看会遏制长期占据微信通道的小程序保护用户的沟通体验。计算量相对小的比较合适,这里牵扯到工具类产品,若对计算量要求不高,可以考虑纳入小程序中(比如车贷、房贷计算),但是若涉及到大量算法(如人脸识别,美图)等,相对来说小程序吞进去数据,但吐出来难。任务流程越短越合适,短到像工具类产品一样,用完一次就结束。但是如果是一长串流程,还有涉及到隔天或隔月的业务,小程序处理起来则会出现时效性压力,用户对于这类需求更在意期数据的有效性和流程周期的信息状态可见性。若放在快速刷新甚至被淹没掉的数据环境中,对用户、对产品来说都不是最佳选择。

来自:常用的产品分析-微信、QQ等社交类产品分析
03

简单说下微信小程序分享朋友圈的实现思路与解决办法

实现思路用户手动分享小程序到朋友圈:分享带有小程序码的图片策略和分享朋友圈的流程:生成一张带有小程序码的图片,小程序码包含分享者的用户信息,图片生成以后,用户自行保存图片到本地,然后分享到朋友圈,朋友圈好友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后解析小程序码携带的信息,生成相应的页面。在这个流程中有两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怎么生成带有小程序码的图片,因为生成的图片通常都不是孤零零的只有小程序码,而且注意我们是要“生成一张图片保存到本地“。有两种方式生成小程序分享图片,第一种是前端生成,第二种是后端生成。   第二个难点是生成图片分享到朋友圈了,好友通过分享的小程序码进入小程序后,如何提取小程序码携带的用户信息,获取其中携带的参数?

来自:常用的产品分析-微信、QQ等社交类产品分析
04

QQ该不该出个中老年用户版本?

不该首先,相对于QQ,微信的注册和操作都比较简单,只需要一个手机号码,并且可以直接从通讯录导入好友。同时,微信主推的语音消息功能,弥补了部分中老年人打字较慢的问题。其次,很多父母长辈使用微信,也有出于不落后时代的心理。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自己子女晚辈使用的互联网应用,父母长辈也希望通过微信来避免自己被时代淘汰,比如通过微信支付来发红包等,增进自己和子女晚辈之间的感情。当然,很多父母也希望通过添加子女的微信,借助于微信朋友圈了解他们的情况。再者,从经济角度考虑,腾讯的微信和QQ都有助于节约传统的通话费用,尤其是父母和子女身在异地的话,通过微信沟通也是一种方便和经济的形式。进一步来说,相对于QQ空间中以动漫、追星、时尚、搞笑等内容居多,微信朋友圈中有很多鸡汤、养生、教育等相关内容,这对于中老年互联网用户,也是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来自:常用的产品分析-微信、QQ等社交类产品分析
05

说说QQ和微信的差别,如产品定位、用户群体、功能特色等。

1.产品定位QQ:针对青少年的通讯社交软件,同时满足通讯和交友需求。微信:针对各年龄群体的通讯工具,主打熟人通讯,现在已经泛化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的平台产品。2.用户群体QQ:青少年为主,低龄化较为显著微信:各年龄层用户3.功能特色QQ:拥有许多针对青少年的功能,且极具个性化,满足青少年扩展好友圈,展现、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在聊天时提供更多个性化功能玩法,厘米秀展示自我,同时提供其他功能入口,如动漫电竞直播看点等。微信:在致力于提高通讯效率的同时,提供其他生活服务,包括支付、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并开放入口给第三方生活服务,连接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等。

来自:常用的产品分析-爱奇艺等视频类产品分析
课程
专栏
微信和微博到底存在哪些差异?
小拿
微博
微信
抖音 VS 微信 | 互联网的时间争夺赛
小拿
【校招VIP】产品分析报告:微信App
知乎
产品分析
微信
【校招VIP】六大社交app产品分析
知乎
产品分析
社交类
产品项目分析-常用的产品分析-微信、QQ等社交类产品分析
4专栏
2课程
5 试题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