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产品逻辑整理之全局提炼
05-20
748观看
01

老板提出了一个你认为极其不合理的需求,你认为该需求可能会伤害用户,但是老板坚持要你去完成,你会如何处理?

1、首先我会收集现有数据,尽量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来证明该需求可能会伤害用户。2、如果老板还坚持要做,那我会提议用ABtest的方式,先开放给一部分用户使用,如果效果好,我将会大面积铺开,如果效果不好,我会建议老板及时下掉这个功能。3、如果老板还不同意,一心要开发此功能并开放给所有用户,我将会听老板的,等上线后看数据效果,不好的话,我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来止损。

来自:条理性-逻辑-全局性-提炼一二三四
02

现在有某款沐浴乳液新品在考拉平台进行了新品试用,结果试用结束后有部分用户反馈使用后产生严重过敏反应, 但此时已有大批量货品入仓,即将上架售卖

1、对供货品牌方(1)追加条款。一旦有顾客反映过敏现象,则应向平台赔偿口碑费以及向顾客赔偿治疗费。(2)要求供货品牌方制作一批对抗该过敏反应的同款小样产品。2、对平台详情说明。在详情里面加上产品组成成分,并给出温馨提示哪类型的人有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请谨慎购买。3、对顾客对产品进行预售,并且赠送赠品(该赠品为抗过敏反应的同款小样产品)。

来自:条理性-逻辑-全局性-提炼一二三四
03

你觉得微博曾近一度衰落后来又再次兴起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未来微博又应该怎么发展呢?

1微博曾近一度衰落的原因有三点(1)过度失控的明星运营在微博发展早期,通过明星效应拉动用户的运营手法确实有效,建立起的资源优势让其他竞品无法追赶。但到产品中后期,微博已经普及但缺乏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控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普通用户,用户在微博逐渐失去存在感和兴趣。其次,大量的营销公司微博刷粉刷转发对普通用户发表和获取信息也造成伤害。(2)没有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而迭代微博一开始最基本的需求是获取资讯,但很多都是心灵鸡汤,且重复率越来越高,所以当出现体验更优的深度阅读产品时,像微博这种快消式的资讯产品就显得不足。其次,发微博这个功能点并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潜在观众”的需求;而微信朋友圈更加精准。(3)产品定位不明确微博对于自己是要做媒体平台还是社交平台,产品初心不明确。2微博又再次兴起的原因微信朋友圈产生蒸发式降温的社交效应后(即一个社交圈的群组人数越多、时间越长,就会出现蒸发式降温),许多人选择屏蔽朋友圈,回归另一个树洞(尤其是微博)。用户的社交需求是动态性的,随着用户的年龄增长或者常住地迁移,用户的朋友圈也会不断迭代和扩大。用户会基于不同圈内好友的身份构建一套特定的范畴、经验与特定的社交语境。回顾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经验,最开始什么都愿意分享,到后来微信好友里加入越来越多的家人、亲戚、同事、有工作联系需要的对接人、快递小哥、楼下的菜市场阿姨,用户的朋友圈逐渐变得单调乏味,只表现最基础的自己,或者发工作需要的广告。反而微博的语境更符合用户需求,更多用户更愿意将有趣的图片分享到微博,不用去刻意维护人设,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能享受分享生活带来的“原始的”快乐。3未来微博的发展方向(1)巩固公共社交的“***属性”不同于微信朋友圈的会议室模式,微博是热点事件讨论传播平台,再加上有着独特的“热点源IP”即明星名人资源,自然就成为热点事件的发酵讨论传播平台。用户让微博“多备服务器”的说法就是微博在热点事件中独特价值的佐证。源源不断的热点代表流量、活跃和时长,所以微博应强化热点事件的相关功能和运营。(2)深度运营社交资产微博是一个综合内容平台,覆盖图文、短内容、短视频、直播甚至是问答等多元化内容,更是一个具有社交属性的社交媒体平台,名人、明星、KOL、媒体、机构、自媒体、网红等创作者都可以在微博积累粉丝,粉丝就是社交资产。创作者诞生、走红于不同平台,比如网红往往走红于直播平台,但他们一般会将微博作为沉淀粉丝的平台,以推动原有平台的和全行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而微信公众号创作成本和门槛较高,仅是部分优质创作者的选项。跟算法类平台(比如今日头条)的粉丝属性不同,微博分发主要基于粉丝,粉丝量与影响力正相关,因此微博的粉丝更具价值,需要进行深度、精细化运营。

来自:条理性-逻辑-全局性-提炼一二三四
04

你觉得自己是互联网达人吗?为什么?请结合具体数据和案例来展示你是一个互联网达人。

工作上:平均一天大约40%时间都在用电脑查资料,写各种文档,团队协作,写专业作业,当然还有求职实习当中。生活上:90%的时间都会花在聊天交流上,外卖支付中,当然也会抽时间听音乐。从个人追求上:本人一直期望产品岗位,首先在思想上就带有互联网的色彩了。所以是一个十足的互联网大人。

来自:条理性-逻辑-全局性-提炼一二三四
课程
专栏
产品职位理解-条理性-逻辑-全局性-提炼一二三四
3专栏
1课程
4 试题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