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需求分析=产品需求

08月03日 收藏 25 评论 3 产品经理

用户研究+需求分析=产品需求

需求可以分为三种:用户需求、业务需求和产品需求。

用户需求:通过用户研究手段获取的未经处理的原始需求;

业务需求:经过整理分析得到的一般化的需求;

产品需求:结合产品规划将用户需求在产品中实现的需求;

用户研究是获取用户需求的手段,需求分析是整理分析用户需求得到一般化的业务需求的过程。

用户需求是各式各样的。用户基于个人的认识提出的需求只是产品需求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且是不考虑技术实现和开发资源等条件的实现方式。我们需要剥开原始的用户需求的外衣去探求用户的动机,把相同动机的用户需求归纳起来,总结出一条一般化的业务需求。总结的业务需求需要再回到用户中进行验证是否和原始需求的动机一致。验证后的业务需求再结合产品规划提出产品需求落实到产品中去。
用户研究方法根据态度行为和定量定性可以划分到两个维度上。

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而虚。从态度维度上来听用户都想要做什么,从行为维度上看用户实际是怎么做的。当没有成品供参考的时候,用户的想法和实际的行为往往会有出入。任天堂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在用户访谈的时候问用户喜欢什么颜色的游戏机?许多用户的答案是红色,黄色等比较绚丽的颜色。采访结束后让用户选一个游戏机作为礼物时,大部分却选择了黑色,和之前的回答并不一致。这就像在商场买衣服时,没穿上之前觉得自己穿上肯定特别好看,但上身之后并没有理想的效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以结合态度和行为的用户研究才能更能了解用户真实的需求,做到比用户自己还懂用户。

对于少数的个体进行定性研究,对大量的群体进行定量研究。定性方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这就决定了定性研究方法只能应用于数量不多的个体。比如用户访谈,可以通过对个体的不断询问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挖掘出用户深层的动机。定量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覆盖大量的群体,劣势在于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分析。比如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大量的用户回答,但是问题的回答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需要用定性研究方法来探索用户需求,然后通过定量研究来验证得到的用户需求是否具有普遍性。

通过用户研究我们得到了许许多多的用户需求,我们要满足每一位用户的每一个需求吗?答案显然是:不。显然我们不能让用户牵着鼻子走,把产品做成一个冗杂的巨无霸,这样不仅满足不了每一个用户,还极有可能每个用户都不满意。所以需求分析就势在必行了。

拿到用户需求之后,我们需要把每一个需求进行情景化,得到一个又一个的虚拟情景。然后对虚拟情景进行整理分析得到主要目标用户的画像和一般的业务流程。根据用户画像和业务流程可以绘制用户用例。用户用例中需要进行的操作就可以列为业务需求。这些业务需求可以根据KANO模型来进行筛选划分开发优先级。

KANO模型将需求划分为五类:必备需求、期望需求、魅力需求、无差异需求和反向需求。

对于必备属性,只要满足基本需求就行,不必浪费资源和精力去追求满分。对于期望需求,则有必要投入资源做到极致,这是核心竞争力所在。魅力需求则是锦上添花,可以在有剩余资源或者后期迭代的时候进行实现。无差异需求则不必进行开发,属于浪费资源。反向需求是要避免的,不仅浪费了需求还拉低了用户体验满意度。
筛选出具有必备属性和期望属性的功能就是我们要进行开发的产品需求啦。

C 3条回复 评论
带脑斧

设计行业没有个五六年经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设计师

发表于 2021-09-12 07:15:00
0 0
星夜

强~~希望更多人更加努力

发表于 2021-09-11 08:50:0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