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需要招前端日常实习生 然后一个周就收到上千份简历 里面有不少还是26届985 211的同学
然后我们就Boss回复说 26届的211 985同学 马上就大厂秋招了 没时间实习 尤其还是线上实习 我们首要考虑的是要有稳定的时间 不能刚带出来 活还没怎么干 人就跑了
然后有一个理工类211的同学回复说 我知道 我现在找大厂也没戏 就是想先找个C端的日常实习 哪怕是中小公司 然后等12月 再投大厂的捞人补招
当然 这个学生的想法 在公司角度 相对27届和保研的同学 他的稳定性就差不多
不过这个回复 却很感慨 说三点:
1 这个同学知道自己的项目经历拿不出手 就算投递也很难拿到OFFER 所以要找一个实习 这个认知是对的 校招是一个拔尖考试 相对同层次的同学竞争力要够
尤其是主项目 在大厂的人工简历筛选和面试提问都是关键模块
2 但是现在把重点放到找中小公司的日常实习 这个决定是错的
有不少26届92同学 特别是本科 7月就出来找实习 本来觉得自己的学校背景 找个中小公司 肯定很稳
但是结果是 大部分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反而一些比如好的一本和二本同学能找到实习
核心就一点 中小公司招实习数量本来就少 带人就很累 成本就高 所以就更要求时间的稳定性
现在大量的26届一本二本可以做到半年的全职实习 而且有部分还能直接转正
只要是正经的公司 就知道26届的92 目标肯定是大厂 留不下来 所以8月份就大概率跑路
所以反而找不到
那就更不要说8月之后了 26届92很难找到日常实习的
所以这个备战
3 这个同学能知道12月大厂有捞人 也说明他对大厂校招是比较了解的
但是从大厂校招来说 主体是8月-10月的这个阶段 公司会把100%的OFFER发下去 只是学生可能有毁约 所以从前年开始 11月12月 还在不断的邀请人再面试
很多同学不知道有这个补招的时间点 没有再针对问题去准备
但是这个时候7成左右的OFFER就已经定下来了 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难度就变的更大了
结合上面三点,结论就出来了
26届的92想在8月找中小公司实习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所以等12月捞人 比起9月更没有优势
不如想办法增加项目优势 比如我们的线上实习或者大厂稳拿计划 最近的秋招快班 有北理北邮武汉理工 北京交大的同学参加 他们不是钱多烧的 而且知道自己准备可能不到位 但是大厂的校招对整个职场又至关重要

大拿老师
&原360教育CTO

扫码添加课程顾问小拿
把offer装进口袋
帖子还没人回复快来抢沙发